从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得好” 临沂住房保障提升显成效

临房网 2019-09-27 14:12
1258

临房网讯:从孟子的“居者有其屋”,到诗圣杜甫的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到“我想有个家,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”,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广大百姓的生存梦想。

 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临沂城由临沂县、县级临沂市到地级临沂市,经历了“以河为界、滨河蔓延”“跨河布局、组团发展”“以河为轴、北上东进”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,目前正阔步迈入“两河时代”,逐渐从解放初期的一座“小土城”成长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。

 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,我市民生保障大力提升,以棚户区改造、保障房建设为重点,进一步完善机制、加大投入,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。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,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、老旧小区改造,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,生活质量显著提升。

  2017年,我市调整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,实行“个人申请、社区把关、媒体公示、电脑选号、急者先住”的办法,完善了申请对象准入审查程序,建立了部门联合审查工作机制,通过电脑摇号公开分配保障性住房累计约4万套,销售分配工作更加公开透明。

  截至目前,我市共建设保障性住房约27.76万套,其中经济适用住房3万套,棚改安置房24.42万套,公共租赁住房(含廉租住房)3412套,约80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,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。自2015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试点以来,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改造老旧小区527个、866.16万平方米,近9万户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。我市相继制定住房保障规划、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。印发了《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》、《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》、《关于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意见》等政策措施。在全省较早出台《临沂市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办法》,对保障房价格构成进行了明确界定。出台《临沂市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》、《关于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的实施意见》,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。探索发展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,出台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》,试运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,培育和发展3家重点国有住房租赁企业。

  我市确定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,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由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得好”。

  临报融媒记者宋波整理

  大数据解读百姓居住环境变化

  群众幸福感满满

  截至2018年,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.54%、城区人口和面积分别达到226万人、238平方公里,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.8倍、75倍和94倍。

  中心城市

  中心城市每年以约10万人、10平方公里的速度稳步拓展,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将临沂列入三大地区中心城市之一。

  城建投资

  2014年以来,市级累计完成城建投资450多亿元,实施了道路、桥梁、地下综合管廊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。

  市政公用设施

  全市道路长度、路灯盏数、排水管道长度、供水管道长度、供热面积,由撤地设市之初的844公里、1.3万盏、754.9公里、1016公里、24.5万平方米,增长到4448.1公里、30.6万盏、6609.9公里、3941.1公里、1.1亿平方米。2006年管道天然气进入我市,当年年用气量1000万立方米,至2018年年用气量达到14.2亿立方米。

  围绕“三环十五射”城市骨干路网规划,先后建成1条河底隧道、2条高架路、4座跨河大桥、1条BRT快速通道,高标准新建改造城市骨干道路31条、246公里,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,城市出行环境更加通畅。

  人居环境

  坚持以“改房、改路、改厕”为重点,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.7万户、硬化村内道路8150万平方米,实施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92万户、农村地区清洁取暖3.3万户。2018年,我市获得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。

  2018年,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达到1002.5亿元、同比增长14.9%,是撤地设市之初的25倍。

  2010年以来,累计投入330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,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棚户区改造奖补资金39.7亿元;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4.87万套,建设公租房29752套,有力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。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小区46个,建筑面积283.5万平方米,解决了3万多户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。

    编辑者:yangjianqiu

    分享到: